一、样本制备问题
-
抗原丢失或弱信号
-
可能原因:
-
固定不及时(组织未立即固定导致抗原降解)。
-
固定时间过长(如福尔马林固定超过24小时)。
-
抗原修复方法不当(未选择合适的热修复或酶修复)。
-
-
解决办法:
-
新鲜组织立即固定(推荐4%多聚甲醛固定6-24小时)。
-
优化抗原修复方法(尝试不同pH值的修复液,如pH6.0或pH9.0的EDTA或柠檬酸盐缓冲液)。
-
使用高压修复或微波修复增强抗原暴露。
-
-
-
组织切片脱落
-
可能原因:
-
载玻片未包被(如未使用多聚赖氨酸或APES处理的玻片)。
-
组织脱水不彻底或切片过厚。
-
-
解决办法:
-
使用防脱玻片,并在切片前彻底干燥。
-
优化脱水梯度(乙醇浓度逐步升高)。
-
-
二、抗体相关问题
-
非特异性染色(背景高)
-
可能原因:
-
一抗或二抗浓度过高。
-
封闭不充分(如BSA或血清封闭时间不足)。
-
抗体交叉反应(抗体与无关抗原结合)。
-
-
解决办法:
-
优化抗体浓度(通过预实验梯度稀释确定最佳浓度)。
-
延长封闭时间(推荐5% BSA或同源血清封闭30-60分钟)。
-
使用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预吸附抗体。
-
-
-
信号弱或无信号
-
可能原因:
-
一抗效价低或失效(保存不当导致抗体降解)。
-
抗原修复不彻底。
-
显色时间不足或显色剂失效。
-
-
解决办法:
-
验证抗体有效性(阳性对照实验)。
-
调整抗原修复条件(延长修复时间或提高温度)。
-
延长显色时间(DAB显色时监控颜色变化,避免过度)。
-
-
三、染色与显色问题
-
染色过深或过浅
-
可能原因:
-
DAB显色时间控制不当。
-
一抗孵育时间过长或过短。
-
-
解决办法:
-
显色时镜下实时观察,及时终止反应(流水冲洗)。
-
优化孵育时间(一抗通常4℃过夜或室温1小时)。
-
-
-
非特异性颗粒沉积
-
可能原因:
-
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未阻断(如红细胞或某些组织中的酶)。
-
试剂污染或结晶。
-
-
解决办法:
-
使用3% H₂O₂甲醇溶液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(10-30分钟)。
-
过滤试剂或更换新鲜试剂。
-
-
四、对照与结果分析问题
-
阴性对照出现阳性信号
-
可能原因:
-
二抗非特异性结合。
-
自发荧光(荧光IHC中常见)。
-
-
解决办法:
-
增加二抗对照(不加一抗,仅加二抗)。
-
使用抗荧光淬灭封片剂,避光保存样本。
-
-
-
阳性对照不显色
-
可能原因:
-
实验系统故障(如显色剂失效、抗体失活)。
-
-
解决办法:
-
检查试剂有效期,更换新批次试剂。
-
确认操作步骤无误(如是否漏加抗体)。
-
-
五、其他常见问题
-
细胞形态破坏
-
可能原因:
-
固定时间过长或固定液浓度过高。
-
高温修复导致组织损伤。
-
-
解决办法:
-
缩短固定时间,优化抗原修复温度(避免沸腾)。
-
-
-
复染效果差
-
可能原因:
-
苏木素过度染色或分化不足。
-
-
解决办法:
-
控制复染时间(苏木素染色1-3分钟),充分分化(1%盐酸酒精)。
-
-